从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节日
八字 | 2025-06-08 00:35:06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,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,历史悠久,文化内涵丰富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,学术界有多种说法,但普遍认为,中秋节最早起源于汉代。

据《汉书》记载,汉代已有“中秋赏月”的习俗。当时,人们在中秋之夜,举家团圆,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,祈求家人平安、团圆。然而,此时的中秋节尚未成为固定节日。
到了唐代,中秋节逐渐成为固定节日。据《唐会要》记载,唐玄宗时期,中秋赏月已成为宫廷习俗。此后,民间也逐渐兴起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等活动。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中就有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的名句,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。
宋代,中秋节正式成为全国性的固定节日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宋太祖赵匡胤曾下诏,规定中秋节为全国性节日,并要求各地官员在节日期间举行庆祝活动。此外,宋代还出现了许多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、书画作品,使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。
总之,中秋节起源于汉代,但直到唐代才逐渐成为固定节日,宋代则正式将其定为全国性节日。如今,中秋节已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,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